(六)大便秘结 (1)配穴 支沟、天枢、丰隆。 (2)定位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2-4-6)。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见图2-18-1)。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平腘横纹与足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在胫骨、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约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2)。 (3)拔罐方法 采用单纯拔罐法。 四、注意事项 (1)本病治疗第一需要的是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和及时的对症药物,此外调适情志,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也是必要措施。 (2)拔罐、刮痧、按摩等中医理疗手段是中风后遗症功能恢复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可有效地促进肢体正常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 五、病例 李某,男性,64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年余,既往曾有脑梗塞病史,现症见左侧肢体手足萎软无力,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伴有精神疲倦,食欲不振,面色淡白。穴取肩髃、臂臑、手三里、合谷、大椎、膈俞、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悬钟,采取灸罐法,先在大椎、膈俞、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各穴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然后各穴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治疗1疗程后,上述症状稍有好转,能在旁人搀扶下站立,胃口有所改善。继续上法治疗3疗程,能拄拐杖慢慢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言语转清。不遂,口眼Z斜,口角流涎,手足麻木等。根据其特点的不同,一般分为实证和虚证2型。一、实证 (一)症状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伴有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或伴有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口黏痰多,午后面红、烦热等。 (二)治法 (1)选穴 肩髃、曲池、合谷、居髎、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血海。 (2)定位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19-1]。 图 2-19-1 肩髃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1-5)。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l-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