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治,是中医整脊的一大创新。《灵枢·经脉篇》论及:“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脊柱轮廓应力是平行四边形平衡的。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法则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因此,在临床上寰枢关节错位调腰骶角;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病,调胸椎和腰椎;胸椎侧凸,调腰椎等方法已取得近万例临床的成功。中医整脊认为腰椎是脊柱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椎椎曲紊乱、侧凸,即可继发腰椎、颈椎的椎曲紊乱、侧弯。临床调查347例颈曲紊乱的颈椎病,占98%合并腰曲紊乱。X线动态实验,也证实腰曲变直,颈曲也同时变直。因此,采取上病下治法治疗严重的、疑难的颈椎病,以及胸椎侧凸症疗效好,安全可靠,已成为中医整脊临床诊疗的特色。
6.下病上治
下病上治,也是中医整脊的创新。根据脊柱圆运动规律,脊柱骨关节紊乱、侧弯或椎曲改变,都维持在一中轴线上。例如脊柱颈段、胸段、腰段三个节段中,活动度最大者,颈段是颈1~4椎;胸段是胸1~5椎;腰段是腰1~3椎。据此,腰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腰上段的侧弯;颈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颈上段的侧弯,如此才能达到调曲复位的目的。例如:腰椎滑脱症,就必须纠正上段腰椎的反弓、侧弯,滑脱才能复位;急性腰扭伤,往往是腰4~5关节错缝,但只要在胸腰枢纽作一小旋转,其错缝即可复位。
7.腹病治脊
腹病治脊,指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脊源性妇科病、脊源性男性性功能衰退等。这些病变源自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骨关节紊乱,导致支配该脏器的脊神经紊乱而产生功能性病变。所以,通过整脊恢复其脊神经功能,这是整脊治疗脊源性疾病的具体措施。
8.腰病治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