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岩:我想这可能存在误会。针灸治疗在一个疗程内需要持续扎一组穴位,在这个疗程中,患者的病情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医生会继续按照针灸处方扎同样的穴位。这时医生没必要再进行全面诊断辨证。有些学生看到这样的复诊患者就以为医生根本对患者不进行辨证论治。这就如同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一样,同样的一个方子,患者要服用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后,医生才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处方中的配伍。在这个疗程中,中药处方是不变的。所不同的是,服用中药患者是在自己家中,而针灸则必须要来医院。
记者:在针灸临床中,该如何做好辨证论治呢?
沙岩: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中医多种辨证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在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上,常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辨证等综合辨证方法,尤其是经络辨证,对于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早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了对经络学说的高度重视。
针灸专家王居易认为,特效穴、经验穴不能治百病。同一种疾病治疗选穴可以是多样化的,而同一个穴位又能治疗多种疾病,这就需要辨证,尤其是经络辨证必须学好,否则便会成为“扎针匠”。
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和疗效,老一辈针灸专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级针灸医师需要有系统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功底和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精神,诊断治疗缺一不可,绝非简单浮躁可成。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手段对经络腧穴的异常变化进行探查,在这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值得进一步关注。
记者:在临床针灸治疗中,为何有的医生取穴少,有的取穴多呢?能否认为取穴多的医生水平就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