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用先补左足少阳阳陵泉,后补右手大陵两穴,对治疗女子带下病有较好的疗效。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治疗同类型的女子带下病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补左足少阳阳陵泉,而补右手大陵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两经同时取穴可能掩盖经络与疾病的真正对应关系。在大样本的科研设计中也会加大对照组的选择,干扰统计结果。两经取穴尚且如此,多经取穴更容易走此类弯路。
有效穴位重复性差三原因
临床研究发现,先泻再补右足少阴灵墟穴可改善肝功指标,但重复性差。其原因在排除偶然性及辨证错误外,还存在季节原因,上、下午原因,针刺指向原因等。
病情反复有七种可能
病情反复在排除偶然性外,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还存在七种可能:针刺次数是否要增加?因为同一经络五腧穴所主疾病各不相同,是否取同一经络之其他五腧穴或其他穴位或对侧穴位效果更好?是否在春季或其他季节取穴可降低病情反复?是否受经络左右上下关系与上下午时间关系的影响?是否使用复式补泻手法效果更佳?是否当联合其他经穴治疗效果更佳?是否该穴可改用灸法或刺血疗法效果更稳定?
有确切效果的腧穴之间可联合使用
假设补右手阳明阳溪与补左手太阴少商对同一证型的慢性乙肝患者有确切改善肝功指标作用,那么如果想要让这种结果叠加并效果最大化,最理想的分组对照观察方案如下:一、先补右手阳明阳溪,后补左手太阴少商。二、先补左手太阴少商,后补右手阳明阳溪。三、先补右手阳明阳溪,后泻左手太阴少商。四、先泻左手太阴少商,后补右手阳明阳溪。五、先泻右手阳明阳溪,后补左手太阴少商。六、先补左手太阴少商,后泻右手阳明阳溪。七、先泻右手阳明阳溪,后泻左手太阴少商。八、先泻左手太阴少商,后泻右手阳明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