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点太阳,喝些葡萄酒,一点微量核辐射的“刺激”可以逆转衰老。研究发现,暴露在一定剂量的毒物下,可以激起人体细胞的自我修复机制。当人体在这方面的反应强度超过修复的实际需要时,身体细胞会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壮。科学家乐观地预计:“毒物兴奋效应”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到90岁。
毒物低剂量兴奋效应,是指接触某一化学物时,低浓度对机体产生有利效应,而在高浓度时却产生不良效应的现象。毒物低剂量兴奋效应对机体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体重、寿命延长、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以及刺激损伤修复等方面。。不过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任何剂量的核辐射都是有害健康的。这种观点基于在学术界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线性无阈理论”(LNT:Linearno-thresholdmodel)——核辐射的剂量与其对生物体造成的损害程度呈线性关系,因而只有当核辐射的剂量为零时,才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由于“线性无阈理论”的影响根深蒂固,小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实验及结果迟迟得不到重视。1996年,美国能源部对橡树山国家实验室在1951年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结果重新审查后发现,由于当时研究人员故意漏报了对照组中未受辐射小鼠群的若干基因突变情况,因而产生了低剂量辐射也可对小鼠造成极大伤害这一实验结果。这项发现使得橡树山国家实验室的实验数据最终不能为同类科学研究提供任何参考。其实早在1961年5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橡树山国家实验室的胡格博士就指出,低剂量的核辐射(每天小于1拉德)不但不会缩短小鼠的寿命、导致遗传缺陷,反而可能延长其寿命。不过胡格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于LNT理论的主流声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