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图
近日,上海的王先生回山东老家探亲,在当地车站附件的一家小店想买一盒伊利牛奶,因时间紧张没有仔细看,到家后才发现是“尹利”牛奶,这箱山寨“尹利”不仅外包装模仿伊利产品,价格也和伊利牛奶一样。
食品营销专家陈小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山寨产品主要集中在国内县城、乡镇市场,但鉴于国内有1600多个县城,山寨产品的数量不容小视,粗略估算,山寨食品约占国内食品销售总额的三成。由于山寨产品常常很隐蔽,让人防不胜防,在法律上又存在一定的鉴定困难,一些常常被山寨的企业也气愤地称其为“蝗虫”。
躲在“山寨”的山寨
康帅博、旺哈哈、脉劫、治治瓜子……虽然,大多数人都只是在网上一些搞笑图片上才目睹到这些山寨品牌的庐山正面目,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山寨产品正在给正规商家带来困扰。多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控诉,经常会接到一些投诉,跟消费者核对后发现是山寨产品作祟。
娃哈哈集团法律办主任伍伟强告诉记者,目前,山寨品牌主要在一些县级市的村镇居多,虽然并未进入娃哈哈的主流销售渠道,但由于娃哈哈的很多产品已经进入县市级的乡镇渠道,因而这些产品已经给娃哈哈造成冲击,而最重要的还是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娃哈哈品牌的信任度,一些消费者可能购买的并非娃哈哈产品,食用后发现味道不对,因而对娃哈哈的品质产生质疑。
那么,到底是哪些企业在从事山寨产品的生产?伍伟强指出,目前山寨产品幕后操纵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仿冒一些品牌商标、装潢,但这些品牌都未能获得工商部门的注册;一类是利用商标注册的空子,抢注一些产品商标去生产傍名牌的产品,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直接将这些商标授权给其他企业生产,自己收取一些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