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又称黄芪,是日常糊口中常常见到的一种药用食材。北芪的功能有许多,并且用途很是遍及。那么你知道北芪的浸染有哪些吗?本日三九养生堂小编汇报各人北芪的五大神奇功能,一起来相识一下吧!
1、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疲倦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力量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伤风之症。
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浸染较好。临床上通过差异配伍,能治疗各类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
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冷汗。若气血不敷,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
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激昂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原理。这时宜生用。
3、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
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卵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浸染。
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昔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北芪陈皮粥
质料:北芪30克,陈皮末3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建造与用法:北芪水煎3次,去渣取汁,同粳米共煮为粥,再加陈皮末稍煮,然后加糖。逐日1次,连食5~7天即可。
适应症:北芪擅补气固表,为补脾益气主药,又长于温运阳气,为利水消肿佳品,而陈皮也能理气调中。食用本粥后,可疗产后气虚型恶露(恶露色淡红,质稀,时觉倦怠头晕)。
总结:通过小编上文的先容,你知道北芪的五大神奇功能有哪些了吗?你知道北芪有哪些养生浸染了吗?各人平时需要食补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到这种食材,必然可以给你带来神奇的养生功能的。
延伸阅读:
- 黄芪的功能与浸染 黄芪有哪些食用要领
- 黄芪的药理浸染与应用
- 山药黄芪氨基酸颗粒
- 黄芪泡水喝的功能 黄芪炖母鸡怎么做
- 黄芪的功能与浸染及食用要领
- 猪骨煲芡实黄芪汤 营养滋补的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