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常常在你我们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或者儿童游泳时不期而至,这让妈妈们苦恼不已。同时妈妈们要注意了,一定要正确处理,避免反复发作,造成感染。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炎性病变,在儿童时期发生的几率较高。非化脓和化脓是中耳炎的两个分类。如果宝宝耳朵进水了,妈妈又没有处理得当,非常容易引发中耳炎。由于较小的宝宝无法表达自己的病症,产生误诊的几率就升高了,从而造成慢性疾病,影响治疗。
引发中耳炎的行为习惯有哪些?
1.洗澡、洗漱。 给宝宝洗澡或者洗漱的时候,水很容易进入其耳朵,如果长时间在耳内停留,造成沉积,产生细菌感染,就很容易造成发炎,导致中耳炎。宝宝可能会发热、哭闹。
2.感冒。感冒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因为咽部和鼻部出现炎症,然后向耳部蔓延,造成感染。
3.游泳。 同洗澡一样,游泳也是引起中耳炎的高概率事件之一。
4.喂奶姿势。由于幼儿的各部分发育都不完全,尤其咽喉和耳部通道较短、平直,如果喂奶的姿势是仰卧状,则奶水容易流入中耳,造成炎症。
5.二手烟。长期引入二手烟会加速硬化血管,造成血液粘稠,阻塞供血,影响听力。症状常表现为慢性中耳炎。
6.高分贝。长期处于高分贝坏境的孩子很容易患慢性中耳炎。如使用耳机、大型音响等。
耳朵进水怎么办
如果宝宝的耳朵进水了,那么可以用棉棒插入耳中轻轻旋转,吸掉其中的水分。此时,注意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要让其乱动。因为耳膜非常的薄,如果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很容易损伤耳膜,造成永久性听力障碍。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耳朵散发臭味,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炎症引起,这时候就要赶紧送入医院就诊。另外,使用的棉棒应该选用柔软、吸水性良好的产品。
在洗澡的时候,妈妈们可以通过盖住宝宝的耳朵,避免其进水。并且游泳的时间也不宜过长,1小时为佳。
耳部护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