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点着苯酚,雅芳质量的见证
感冒是小病,所以我身边的很多成年人经常采用“不治疗”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扛着”,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就是“气死医生”。也许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医生不会气死,少数人却因此罹害:有的人感冒转成了较重的下呼吸道疾病,有的人感冒反复发作。
注意这个“反复发作”——如果每次发作症状如出一辙,即可认为是一个感染灶导致的,因为没有用药,所以感染没有清除,但在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下,再次表现为“感冒”。
我们的宝宝也最应该小心这种反复发作的情况。
我记得一次送宝宝上幼儿园,见到一位同班的刚刚病愈的小朋友,看起来脸色仍然不好。我观察了一下,孩子每几分钟就有一阵呛咳,而且听起来还是有痰。我悄悄问老师,这个宝宝还没好啊,怎么就来上学了?
老师说,他妈妈说已经2天不发烧了啊,好了,已经不吃药了,但是就有点小尾巴……我想,恐怕不是“小尾巴”这么简单吧。
果然,之后又是很久没有见到这个孩子。听老师说,孩子“又”病了。
这个孩子的问题,就是“复发”,而不是“又”病了,甚至可以说复发都不是,根本就是没痊愈!
我上大学时候的医学教材对呼吸道疾病痊愈的判断是非常审慎的,甚至要求有传染性、流行性的患儿,需要3次菌培养阴性才能出院——这个用现在的医疗眼光看起来是很不现实的,但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痊愈判定标准的严格程度。
我们认为,至少不能用“不再发烧”来判断一个“感冒”病程的结束,更不能据此停止用药——否则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病根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