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旭主任:穴位敷贴的方法,每次贴敷时间应在2—3个小时;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6—8小时,儿童可贴4—6小时。
虽然皮肤会有发热感,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万花油”、“烫伤膏”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如果已经发起水泡时,如果水泡比较小,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膏;如果水泡比较大,建议要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39健康网编辑:对于“冬病夏治”,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项吗?
王升旭主任: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入伏第一天没赶上的患者,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敷,治疗效果都一样,这个不必担心,但是只要贴了,就一定要连续贴“三伏”,不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对于一部分人群来说,是不适合采用这个方法的,比如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制如对胶布过敏遮、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阴虚火旺者、孕妇、皮肤过嫩的3岁以下儿童等,都是不能进行敷贴的。贴敷以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患者一定要少吃“发物”,如辛辣食品、牛羊肉、海鲜、生冷食物等,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