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治法:除用上法外,应抓住退热、止痉两要点。退热,大椎、曲池均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病初起用大椎,热久者加曲池;止痉,亦宜剌血。
(三)疗效评价
急性菌痢针灸治疗治愈标准:(1)临床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成形;(2)大便镜检三次阴性;(3)细菌培养阴性。
针刺治疗本病,治愈率在90%~100%。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大肠、小肠、直肠下段。
配穴:皮质下、交感。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明显加配穴。每次选2~3穴(单侧)。寻得敏感点,毫针刺入,快速捻转,尽量用病人能耐受的较强刺激,留针15~45分钟,并间断地作持续运针,直至病人便意及腹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症状重者,每日2~3次,待控制后,改为每日1次。亦可在上述耳穴穴位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0.1毫升,每日1次,左右交替,双侧轮用。
(三)疗效评价
治疗110例患者,治愈率在90%左右。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神阙;2、关元、气海。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气海穴旁开各4寸。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第1 组加配穴。神阙隔盐灸,布盐于脐孔厚一毫米或填满脐孔,上置艾炷,灸2~4壮(每壮约2克左右);第2组穴用洗净的独头大蒜1 枚,切成2.5~4厘米厚的4片,艾卷在离蒜片5~10厘米处以雀啄法熏灸,主穴约灸8分钟,配穴灸2~4分钟,均须出现红晕。每日灸3~6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治疗36例 ,22例获愈,14 例配合中药后痊愈。
头针
(一)取穴
主穴:颞旁二线。
(二)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