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本病,现代较早的报道见于五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末,已应用针灸、电针、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治疗,并进行较大样本的观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创制了一种穴区刮疗法抢救中毒型菌痢,在降热、止痉、恢复呼吸循环衰竭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十年代以来,大量临床资料证实,针灸对本病确有显著的效果,有人曾统计2199例,治愈率竟达92.5%[3]。通过对照观察,发现用针灸治疗急性菌痢,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大便细菌转阴率均优于西药组[4]。在不同菌型感染的痢疾中,以福氏菌型痢疾针灸疗效最好。 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菌痢的机理,也做了很多工作。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但不同实验研究已经表明:针灸可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以体液免疫功能 (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增强最为明显[4];还能抑制菌痢患者亢进的肠蠕动,并有扩张肠血管、增加肠血流量的作用 ;最近,有人通过21项客观指标的分析,证实针灸治疗急性菌痢具有抗炎,灭菌,防毒,解毒,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纠正生理功能紊乱和物质代谢障碍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体针、刺血拔罐、穴位注射、耳针、艾灸及头针等。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天枢、上巨虚、足三里。 配穴:高热加大椎、曲池;呕吐加内关、中脘;里急后重加关元、长强;抽风惊厥酌选水沟、十宣、印堂;呼吸衰竭酌选素髎、内关、涌泉、大冲;循环衰竭酌选百会、水沟、十宣、素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2 穴,其中上巨虚与足三里可交替轮用。配穴据症情选用。 普通型治法:以泻法为主。针刺略深,得气后,紧提慢按结合捻转反复运针,刺激强度可适当增大。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宜多次运针,增强针感。重症每8小时针1次,轻中症可日针1~2次,症状缓解改为每日1次,直到痊愈。本病针刺恢复较快,不须计疗程。下同。 (针灸推拿)
相关阅读推荐:
行业资讯
中医看点
健康精选
生活保健健康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