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晕针:病人若出现晕针,一般在短暂的休息后可缓解,严重者要给予急救措施,初时可采用以下方法:指压水沟穴或针刺水沟、中冲、素髎、内关和足三里;或者艾灸百会、气海、关元。但如果症状持续无缓解,则需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惊厥:对针灸患者必须询问是否有惊厥病史。对确实有此病史者,应密切注意观察。一旦发生惊厥,立即将针全部取出,采取急救措施。若病情没有立即得到控制,应将患者及时转送急救中心。
(3)滞针:一旦发生滞针,要求病人放松。若因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即可消除滞针;若局部肌肉过度收缩造成滞针,可稍延长留针时间,然后捻转出针,或于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或在附近再刺1针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由病人体位改变所致,应恢复原来体位,将针缓缓起出。
(4)断针:如果发生断针,嘱患者保持平静,切勿活动,以防断针向组织深部陷入。若残断部分针身仍显露于体外时,可用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时,可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断针暴露体外,持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应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一般断端可暴露体外。若没有成功,则需外科手术取出。
不良反应/事件
(1)进针不熟练者,可能引起针刺疼痛。
(2)出针后如未注意按压,可能出现局部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