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一般病轻者称“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者,为时行感冒,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急剧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于是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经症状。
(一)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而为风寒感冒。
(二)感受风热,则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皮毛疏泄露失常而为风热感冒。
【辨证治疗】
(一)风寒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 ,流涕,喉痒,咳嗽声重,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取手阳明、太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处方:列缺、合谷、风池、风门。
随证配穴:挟湿加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义:风寒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利窍,以治鼻塞,喉痒,咳嗽;太阳主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祛风散寒,以治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宣肺解表,更有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穴风池祛风解表,四穴相配,以达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的功效。挟湿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健脾胃,化湿浊、理气降逆。
(二)风热
主证:发热,汗出,微恶风,头胀痛,咳嗽,吐黄稠痰,咽部红肿疼痛,口渴欲饮,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夏令感冒,多挟暑湿,症见发热较高,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手阳明、少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疏风清热,清肃肺气。
处方:大椎、尺泽、外关、合谷、鱼际、少商。
随证配穴: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
方义:大椎为诸阳之会,功善表散阳邪而退热;尺泽为肺之合穴,鱼际为肺经荥穴,少商为肺经井穴,三穴合用可泄肺热,利咽喉;外关为手少阳络穴,又通阳维脉,阳维主表而维系诸阳经,故外关可解表热;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以健脾胃,祛湿邪。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肺、气管、耳尖。
方法:针双耳,强刺激,留针10-20min。
2、皮肤针
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沿背部督脉、膀胱经用皮肤针叩打,之后再拔火罐。
【附注】
预防感冒法:在流行季节中,灸风门,或针足三里,可预防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