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在上海因病去世。各人一时不敢相信,这样一个浪漫多情的艺术家怎会说走就走呢?一直忙于新片《理发师》的他,曾因胃出血住过两天医院,可病情稍有恢复他便又赶回拍摄现场,终积劳成疾、病情恶化。艺术家的离去又给我们敲了次警钟:工作诚可贵,身体价更高。你身边是否也有一些人还在“拼命”工作呢?对他们的保留状态你如何对待?
表象一:超时工作
竞争激烈,生活资本高,家庭承担重,工作量大……他们用一个个理由“纵容”本身,以健康为代价,透支未来的生命来工作。
参与工作4年多的吕非,也有过年少轻狂的日子。刚参与工作不久,她就赶上过一次大会议,办公室主任带着她做方案,两人在办公室里吃了点快餐,一直做到9点多,吕非有点累了,就关了电脑想先走。没想到主任生气了:“你怎么这么没责任心,活没干完就要走?明天再做?来得及吗?”
吕非留下了。今后一发不行收拾。她给本身制定了苛刻的工作打算,几乎天天都超量完成,并且为此沾沾自喜,而且精神越来越好。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吕非感受越来越疲乏,起床越来越难,工作的效率也一天天降低,连成绩感也渐渐消逝,吕非试过放本身长假,可是,即便身处大自然,她都不定心,老是担忧本身会失去工作,担忧本身此刻的地位会被别人“占据”。
回到单位,她加倍努力,但身体却在抗议:她的颈椎、腰椎都呈现了题目,不能久坐,不能久对电脑。“我不知道,本身能不能停下来,但我真的很累……”她说。
表象二:20岁的人60岁的颈椎
几天前,记者忽然感受脑袋发沉、手肘发麻、手臂无法上举,赶到医院检查,却吓了一跳。
“你今年才几岁?怎么颈椎像快40岁的人了?你看,颈椎曲度都没有了!”按摩科许医师指着X光片说。
乖乖坐到椅子上,开始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