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于密斯每逢月经来潮,面部、躯干或四肢等部位常会呈现皮疹、风团,与一般的皮肤过敏症状相似,但服用抗过敏药物却不收结果,医学上称之为月经疹。月经期出疹是怎么回事?要怎么办呢?
月经疹,顾名思义是与月经有关的皮肤病。妇女每逢月经来潮前1~3天产生皮疹,常随月经竣事而消退或减轻,如此在每次月经期重复爆发,但也有中断发病者。皮疹可为水疱或大疱、红斑、多形红斑、荨麻疹等,也有表示为结节性红斑、湿疹、色素岑寂等。有以下三种范例:
(1)痛经疹
产生在痛经妇女,月经来潮时发病,稀有。发于面部、躯干、四肢,皮疹为红斑、风团、水疱,常对称漫衍。
(2)紫癜
点状或环状紫癜常产生于小腿和躯干的下垂部位,漫衍对称,有时伴有发烧,月经量少,有复发性。尝试室查抄中,血小板计数可下降。
(3)周期性口腔溃疡
来潮前数天在口腔内散在产生溃疡,不痛。有时外阴部亦可产生。怀胎时缓解,临盆后又发。
另外,另有月经期产生纯真疱疹(好发于口唇和巨细阴唇)月经期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者。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在月经来潮时,体内雌激素程度低,皮肤较敏感,易产生过敏回响。月经来潮前卵巢排泄的孕甾酮发生过敏回响而发病。因此医疗时,给以抗组胺药物如敏迪60mg,日2次;维生素C 0。2g,日3次。或可服用雌激素治疗,如乙烯雌二醇,可减轻瘙痒和节制皮疹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