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每日最新更新  [登录] [注册]
首页 原创 头条新闻 曝光 中医 女人健康 减肥 饮食 中老年 健康视频 健康商城 颈椎保健

针灸保健防病历史与现状(2)

 网站公告:

      一、强调未雨绸缪。一种是通过类似现代的空气消毒法,预防疾病传染,如《肘后备急方·卷二》提到“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以防瘴疠之疾。虽然其实际效果如何,尚待验证,但这种设想则颇为难能可贵。另一种是运用艾灸之法增强人的抵抗力,达到预防目的。如唐·孙思邈记载:“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进行预防时,应因地制宜,《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提到“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江东地温,无此疾,古方既传有逆针灸之法,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用之,多害于小儿”。“逆灸”一词系指预防性灸疗而言,也是在晋代提出的,首见于《范汪方》。

      二、重视防微杜渐当时医家除主张平时预防外,也注意在发病之初,症候显露之前,用针灸之法截断病势,灭之于萌芽。如“痈疽初发如微,人多不以为急,此实奇患,惟宜速治之,治之不速,病成难救”(《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及早防病,不仅效果明显,预后亦佳,《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曾提到风毒一症,“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这一时期,防病虽偏重艾灸,但也提到针刺,或针灸药结合。以中风为例,《备急千金要方》中既提到“惟风宜防耳,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的刺法预防;又载述了“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依腧穴灸之”的灸药合用之法。在针灸保健上,虽然晋唐时期有关养生文献较多,但针灸方面的内容尚少。《旧唐书》曾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健,其养生之术也是使用灸法:“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灸膏肓穴可以达到保健增寿的效果:“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外台秘要·卷三十九》还介绍灸三里穴预防老视眼,“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

      宋代直至明清,针灸保健防病有显著的进展。



行业资讯
热.专题
健康加油站健之家 www.jianzhijia.com
中医看点
健康精选

关于我们| 加入健之家|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医院合作| 帮助中心| 健康商城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合作热线:400-699-3937(7×24小时)

© 2011-2014 jianzhijia.com 版权所有 合作:400-699-3937 QQ:1572513474 京ICP备10013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