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其中,高素质医疗工作者匮乏是当前影响民营医院发展的“拦路虎”,如何吸纳并留住人才,是摆在诸多民营医院眼前的难题之一。
“输血”、“造血”机制不完善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与公立医院相比,目前大多数民营医院建院时间短,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能力欠缺,学术气氛淡薄,实用主义浓厚,员工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此外,民营医院还存在人员流动过快,留不住人才的现象。
2012年,深圳市卫生计生委调研发现,全市共有68家民营医院,超过了公立医院的数量,但接诊量仅占全市总量的25%,住院比例仅为16.7%,人才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省医院协会、省现代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广东省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力综合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广东民营医院基层员工的流失率在3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50%。不仅如此,民营医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格局,也就是说,老年和年轻医生占了大头,充当中坚力量的中年医生偏少。人才的短板还造成民营医院难以获得稳定的患者与口碑。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去过民营医院的人当中,只有34.8%的人对其提供的服务满意;大家不愿去民营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里,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医生医德不好”(25.8%)。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医疗服务靠的是人而不是设备。”廖新波表示,民营医院合理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大大限制了其发展。如果把人才比作是血液,那么可以说,我国民营医院的“输血”机制和“造血”机制都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