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夏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给孩子购买来自英国的一款名叫韦沃的纯牛奶,“虽然价格不便宜,不过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还是咬咬牙买了。”
这些进口液态奶外包装跟国产液态奶并无二致,外包装上都有中文标签,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进口国等字样都清晰可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长达6个月至1年。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货架上甚至还有2012年11月至12月就生产出来的洋牛奶。此外,记者还在货架上看到有包装残旧、近乎破损的产品。一款田园低脂牛奶的外包装十分残破,底部已经被挤压得完全变了形状。
临近保质期安全风险增加
在超市,奶制品临近保质期加大力度促销是常态,而进口的“洋牛奶”由于“路途遥远”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才能上柜销售,因此更是常常得在临近保质期前放低身段进行促销。
7月23日下午,在SOGO商场地下的BHG超市,记者看到市民史女士正在为怀孕的女儿挑选一款1升装的德运部分脱脂牛奶,史女士说,“18.6元一盒,买一送一,跟国产的价格差不多,我当然买这个。”虽然这款牛奶10月初将到保质期,不过,史女士表示,“回家马上就喝,没事的。”
尽管消费者热衷以低廉的价格购买进口牛奶,但值得关注的是,“洋牛奶”往往在临近保质期时,才会“放下身段”。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临近保质期奶制品的安全风险也会增加。牛奶在所在国检测大概需要8天~10天,然后从欧美装船运到中国,快船要35天,正常的要45天。此外,报关还要2周,商检要15天到1个月。这些时间是硬性规定,没有一个环节可以省略。所以,不难看见市面上经常有临近过期的洋牛奶清库存。以1年保质期的产品为例,到最后3个月风险有可能加大,不排除会出现涨包甚至漏包的情况。
进口液态奶存在天生短板
记者发现,目前进入北京市场的进口牛奶,几乎都是常温奶。虽然销售火爆,但进口牛奶也存在一大短板,就是“新鲜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