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也使得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实我们对于养老的理解仍然没有摆脱福利性养老的套路。”侯俊涛向记者描述了他认为的养老理想格局:政府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贫困、失能老年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相应的公益性养老服务,面向低收入、失能老年人;市场提供营利性服务,面向的则是中高收入的老年人提供“私人定制”养老。
《办法》中提到的“兜底”老人,只是四川1500余万老人中的一部分,而在城市中,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他们物质保障相对充裕,但可能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本身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侯俊涛认为,相对于政府福利性的“兜底式养老”,面向中高收入老年人的“私人定制养老”应该逐步成为城市养老的趋势。
怎样的服务老人更愿购买?
不能让养老花冤枉钱
“老年人节约惯了,他们都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侯俊涛说。目前,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志愿者帮扶对象,都是针对低收入人群。对于不在福利性养老之列的中高收入老年人,他们也不愿为养老花冤枉钱,因此,“私人定制”养老,只有提供老人确实需要的服务,才能深得老人和其子女的“欢心”。
这些老人需要什么?“物质上的需求是其次,他们更多的是希望精神上的照顾。”成都老年知心热线义务助老协会会长方鸿说,热线开通17年以来,已电话接待约10万余人次,“大部分都是向我们倾诉孤独,希望有人能说说话,需要时能够提供帮助。”
高新区紫荆社区的周大爷是个独居老人,82岁的他一直有胃病,“我就希望能够有人帮我跑跑腿拿拿药,平时有空跟我聊两句,我生病了可以送我去医院。”周大爷说。周大爷的女儿也称,如果可以定制这样的服务,她很愿意为父亲购买服务。
私人定制可以提供什么服务?
针对老人提供个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