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人的需求都有所不同,我们的‘私人定制’养老就会更加个性化,针对个体老人提供相应服务。”侯俊涛介绍,他们的服务中心的“私人定制”养老主要提供三类产品:生活关爱类,提供购物、家庭事务、餐食、代办、出行等基本生活服务;健康关爱类,提供医疗、养生、应急情况处理的保健类服务;精神关爱类,提供游览、体验(烹饪、舞蹈等兴趣爱好)、观看(电影、演唱会、比赛等)、创作(美术、文学、音乐等)、鉴赏(插花、品茶、品酒等)服务。
“其实养老就是度过老年生活,老人不仅仅需要生活上的料理、身体健康的照顾、还需要精神慰藉。老人从60岁到70岁,这10年称得上‘黄金十年’,让老人过上有品质生活,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价值,这是‘私人定制’养老的目标。”侯俊涛说。
【观点】
保障福利平衡覆盖 补助需要更加灵活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成都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隋国辉认为,《办法》明确省级财政按最低标准的35%给予补助,其余部分由市、县财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在隋国辉看来,四川省每个地区的经济情况都有所不同,省级财政应该结合地区的经济状况综合考虑补助力度。
“有些农村十分贫困,‘三无’人员也多,但是乡镇政府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能够补助的力度很小,这就需要县市级财政甚至省级财政加大补助力度。”隋国辉认为,补助力度不应该“一刀切”,需要更灵活地进行“杠杆调节”,保障福利的平衡覆盖。
《办法》强调个性化 还应该辐射更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