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全国近1/5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肉类食物消费过多,同时烹调油、食盐摄入量普遍超标。专家呼吁,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科学转变,已是刻不容缓。同时,国家尽快制定营养法,从而将国民营养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保障有关营养干预政策与措施的落实。
油盐超标蔬果不足
近日,记者在北京的几大超市发现,销售桶装食用油的货架前人头攒动。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色拉油……
记者随机采访10位消费者,8位表示自己口味偏重,油、盐摄入得比较多。居住在北苑路附近的张女士表示,一家人都特别爱吃咸菜、虾酱等腌制食品。“我今年52岁了,有高血压的毛病,我也知道吃淡点儿对身体健康有益,但打小就养成了这样的口味,改不了。”
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2010—2012年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平衡膳食推荐每日油摄入量为25至30克、盐6克,而北京市居民植物油、食盐食用量分别为每日36.2克和9.7克,若按大多数家庭都在使用的2克定量盐勺计算,相当于每天多吃将近两勺盐。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表示,很多人做饭并不刻意控制油盐,而一些重口味的人更容易产生“油盐依赖”。同时一些隐性的摄入也加剧了居民的食用油摄入量,如吃一袋方便面含油量就可能达到一个人一天的所需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蔬菜、水果等摄入量明显不足。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分别为296克和132克,蔬菜仅达到了平衡膳食推荐量要求每日300至500克的下限,而水果仅为推荐量的60%左右。鱼虾类等水产品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和钙质,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质和补钙的良好途径,但是本市居民每日鱼虾摄入量只有16.4克,大大低于平衡膳食推荐量50至100克的标准。
营养摄入情况存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