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医疗科技网讯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公布,新开拓的波长265nm的深紫外LED,实现了输出功率高达90mW/cm2的持续发光,这一功率足以满意实用化需求。深紫外LED可以代替现有的杀菌用汞灯,还能实现便携式杀菌消毒系统,甚至还能缔造医疗诊断及医疗阐明等新市场。
波长265nm四周的电磁波被称作深紫外线,能有效粉碎生物体的DNA和RNA,因此能有效杀死细菌和病毒等。以这个波长发光的LED叫做深紫外LED。假如深紫外LED到达实用化程度,就可以代替现有的杀菌用汞灯,并且其尺寸比汞灯小得多,还能缔造新市场,因此业内一直都在推进相关开拓,但面对的主要课题是输出功率不高。
光提取效率到达本来3倍
此次,NICT将本往返收的蓝宝石基板换成氮化铝(AlN)基板,开拓出了深紫外LED。AlN基板的特点是晶体缺陷比蓝宝石基板大幅淘汰。
可是,以前AlN基板存在折射率大、光提取效率很是低的问题。NICT在作为光提取面的AlN基板外貌形成了由尺寸与波长基内情同的布局——二维光子晶体布局,以及尺寸比波长小的纳米布局组合而成的图案。光提取效率到达未做这种外貌加工时的196%(约为本来的3倍)。
外部量子效率为6.3%(电流为200mA时),据NICT先容,这在270nm以下波长中属于全球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