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高热昏倒、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敷、惊烦不安等。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枢纽横纹处。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吐逆等。
【操纵】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次数】100至300次。
【主治】伤风、发烧、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8、肾顶
【次数】100到500次。
1、脾经
【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气血反面、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割裂。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临床应用】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2)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
18、总筋
(1)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
【次数】100至300次。
16、小天心
【操纵】由指根向指尖偏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更偏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枢纽横纹处。
【次数】100到500次。
【操纵】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偏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2)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吐逆、腹泻、痢疾等症。
【操纵】用运法,顺时针偏向掐运,称运内八卦。
【临床应用】
【主治】急躁、口疮、唇裂、腹胀等。
【主治】呕呃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
17、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2)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宽胸利膈,理唰化痰,行滞消食。主要用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降闷、吐逆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适用。
10、四横纹
【位置】小指末节落纹面。
(实习编辑:詹瑜楠)
【次数】100到500次。
12、掌小横纹
【次数】100到500次。
【次数】100到300次。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枢纽横纹处。
【次数】100到300次。
(3)本穴又称推三关,尚可用于诊断,详见诊断章节。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对自汗、冷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必然的疗效。
【位置】小指尺侧边沿,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次数】揉100到300次;掐3到5次。
【操纵】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15、内八卦
【次数】揉100到300次;捣5到20次。
(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吐逆。
【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痰结。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痰结不散所致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14、板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息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伤风发烧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
【操纵】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甲掐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血气不敷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5、肾经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吐逆、腹泻、气喘、嗳气等。
(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适用。
【临床应用】
【操纵】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1)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急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13、胃经
【操纵】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偏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
【操纵】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临床应用】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清水经共同,治疗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等实热证。治疗惊风抽掣多用掐法。
【临床应用】
【主治】先天不敷、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
7、小肠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推掐本穴能推热、消胀、散结。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溃破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罗音,有必然疗效。
【操纵】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枢纽或屈曲指间枢纽捣,称捣小天心。
【操纵】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沿向掌根偏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偏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临床应用】
【操纵】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4、肺经
【主治】急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操纵】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偏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临床应用】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三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睦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反面、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适用。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补胃经能健脾和胃、助运化,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适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
(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吐逆等症。
(1)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敷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操纵】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小掌横纹。
【主治】惊风、抽搐、急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