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羞辱是正向沟通的大忌,因为父母对孩子说出羞辱性的语言时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主导性动机、成就动机等所有能给孩子带来光明前途的力量,都被父母无情地摧毁了。也许父母认为在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时,没有必要过多考虑选择自己的用语,反正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通常父母觉得自己讲的话没什么要紧的,但是作为倾听一方的孩子内心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要知道,也许被别人羞辱,孩子不一定会当回事。可是,被自己最依赖的父母贬低、羞辱,他就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心理缺陷,如自卑、孤僻、具有暴力向等。因此,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要使用带有赞许性和不完全否定的话语。最主要的是,要把带有羞辱性的语言从与孩子沟通的措辞中剔除出去。
1.“你怎么这么傻!”
在你给孩子辅导功课,反复讲解孩子还没有完全理解的时候;在孩子将自己的新玩具与小伙伴交换,换来一个不起眼的小手工制品的时候;在孩子把盐误当成白糖放进粥里的时候……你有没有不自觉地火冒三丈,跟孩子讲“你怎么这么傻”这句话?
如果列出对孩子的禁语名单,那么这句话一定能名列榜首。因为这句话完全可以看作是精神虐待,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有时,孩子说出的话或做出的某种行为的确会让你感觉很头疼,但即使你说再多的羞辱性语言也于事无补,反而可能真的把孩子变成傻子。所以,聪明的父母看到这里是不是有所感悟或是警惕呢?
即使再差劲的孩子也会有属于他自己的优势,只不过要看父母是否具有一双能发现孩子优势的眼睛。当父母遇到孩子“犯傻”的时候,不妨尝试着先赞许孩子的优势,对孩子说出你的期许,给予孩子正向的期待,相信孩子能够一点一点地进步。
2.“像你这样的孩子……”
也许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父母怎么会和孩子说这样的活呢?实际上,说过诸如“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像你这样的孩子,我当初要是没生你多好啊”的父母不在少数。现在也好,过去也罢,有的父母可能是因为生活艰辛,也可能是不自觉地就说了这样的话,但不管怎样,对生来没有责任与罪过的孩子讲出这样的话是很不恰当的。这种话,完全否定了孩子的价值存在。父母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不但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而且还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如果父母和孩子讲了这样的话,一定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解,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孩子的爱和信赖。“你是这天底下独一无二的,谁也不能像你一样占据我们的心”“你是爸妈眼中最独特的孩子,我们都很爱你”,用发自肺腑的语言,温柔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道歉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父母的一句话对孩子可能造成连医生都难以消除的影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对孩子说出类似的话。
3.“你问这个干什么?”
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经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父母在烦闷的时候难免会大发雷霆,斥责他们“你问这个干什么”“打听这个干吗,有功夫好好学习呗”。这种被父母无视的感觉会让孩子深受打击,而且,孩子的内心很脆弱,他们还不能像大人一样很好地调节自己。所以,父母讲话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这样的言语来刺激孩子。当孩子向父母不停发问时,父母一定要先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孩子只是想知道一个答案,还是想借机和父母聊聊天?这一点父母一定要先弄清楚。如果是前者,父母就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解决他的困惑;如果是后者,那父母就需要跟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进而满足他的沟通欲望。
4.“我要是你,就不这样做。”
父母经常给子女提出一些忠告,“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这样做”。当然,父母是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给孩子指出一条相对便捷的道路。事实上,这句话本身包含着一种谴责的态度,谴责的对象就是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其实,这句话只强调了父母的想法,而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见,所以只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
无论如何,父母应该先肯定孩子。同样的内容换个说法就会产生不样的效果,比如,用“如果是妈妈,妈妈可能会那样做”“爸爸觉得这样做,好像也不错”等方式来表达,孩子就会容易接受一些。
摘自《儿童沟通心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