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周永健说,很多病人像陈伯一样,第一次听到“肠中风”时都很疑惑。事实上,“肠中风”只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这种疾病是缺血性肠病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或者慢性缺血性结肠炎。
为何会有“肠中风”这种说法?
周永健解释说,因为这类缺血性肠病和脑中风有着相似的发病机理,“脑中风是负责供应大脑血液的动脉血管被堵住了,而肠中风则是负责供应肠道血液的肠系膜动脉被堵塞了。”尤其是腹腔内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这两根血管是供给肠道血液的重要命脉。如果这两根血管因硬化严重,被血栓阻塞,导致肠道血液流灌不足,就会使某段肠道因缺血而发生溃烂、坏死、出血。在临床上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
周永健说,发生“肠中风”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而且普遍都有动脉硬化的问题。“他们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局部肠壁供血急剧减少,甚至堵塞。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壁全层梗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
“肠中风”这几年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燥热相伴的夏秋之际,“这时人体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原本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人,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也容易发病。
治疗:
早期治,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