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奶粉在中国消费者中间颇有号召力,一句“源自新西兰的优质奶源”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俘获了无数年轻家长的心。而如今新西兰奶粉也有问题的消息,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比如有自称孩子长期饮用新西兰奶粉的网友说:“急急急!到底哪些奶粉被测出有双氰胺啊?”毋庸讳言,二聚氰胺事件已经让不少国内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焦虑,但使人失望的是,去年9月,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公司恒天然对产品样本进行检测时,就发现了“极微量”双氰胺残留,而直到本月24日,新西兰第一产业部才发布这一消息。此外,含DCD奶粉在其本国被叫停,却没有向中国停售的计划,难道由着它在中国一枝“毒”秀?这种一味维护资本利益的做法,是一种有意识地纵容,显然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极不尊重。
目前,无论恒天然集团还是新西兰政府都急着灭火,希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不够明智。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称,微量的二聚氰胺对食品安全不构成威胁,“从新西兰乳制品中检测出的最高含量来看,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要喝130升的液体牛奶或者60公斤的奶粉,才会达到欧盟制定的标准,而要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要摄入更多的量。”这番说辞实在耳熟,难道含量少就可无视?为何不公布所涉及二聚氰胺的品牌、产地、批次,以及奶粉中检出双氰胺物质的含量等具体情况?
二聚氰胺事件带给人们的沉重思索在于,洋奶粉究竟可不可靠,能让中国消费者深信不疑吗?能否提高国人对洋奶粉的警惕性?其实,恒天然集团并不是第一个栽在安全关的乳制品企业,近年来,包括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在内的“洋奶粉”安全负面事件层出不穷。据报道,国家质检总局从2011年7月到2012年8月公布的每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上,先后有34个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以婴幼儿奶粉居多。记者发现,包括德国产的“泓乐”、新西兰产的“可益多”、澳大利亚的“亨氏”在内的多个品牌产品均“黑榜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