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近年来,儿童精神疾病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专家表示,不少人成年后患有的精神疾病其实都起因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时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少患者仍然可以融入正常的生活中。
家庭环境是儿童精神疾病诱发因素
“通常所说的儿童精神疾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儿童精神及心理方面的诸多疾病,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属于儿童精神疾病的范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说。整体来讲,儿童精神疾病的发病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应该住院治疗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家长对治疗的不认可等,最后并未入院治疗而拖延病情。
崔永华介绍,儿童精神疾病的致病原因目前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儿童本身所处的家庭环境等是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
早发现、早治疗有望恢复正常生活
精神疾病的治疗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区别。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过程,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患者的疾病症状,同时需要一些行为训练作为辅助手段。
在治疗模式方面,崔永华说,患者一般会在医院接受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综合治疗,在患者的急、重症状得到缓解及控制后,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继而转入一些康复机构或在家中进行后续治疗。由于精神疾病本身存在反复性,患者在出院后仍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崔永华说,很多人在成年后出现的精神疾病其实起因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从治疗角度来说,在儿童及青少年阶段尽早发现病情并进行治疗,对于儿童在成人后的生活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都是有益的。“患者成年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取决于病情的恢复程度,很多儿童在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 病种例解
抑郁症:儿童、成人症状有所区别
崔永华解释,儿童抑郁与成年人抑郁在临床中的表现有所区别,儿童抑郁主要表现为心烦、不高兴、乱发脾气、不爱说话及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意思、与父母、老师对抗并产生逆反心理等等。
成人抑郁表现为对于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即便是先前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抑郁则仍会为先前感兴趣的食物而高兴。
孤独症:需生命全程行为干预
孤独症的发病年龄一般在3岁之前,症状主要表现在社会功能方面,包括社会交往、交流及行为刻板、兴趣下降等,社会功能障碍、行为兴趣刻板及语言沟通障碍等三大核心特征。
孤独症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采取生命全程行为干预,治疗中主要采取特殊教育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
■ 专家建议
家长可注重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与成人精神疾病相似的地方在于,儿童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冲动行为,如打人等,也会对周围人造成威胁。崔永华指出,家长作为非专业人员,并不具备精神疾病的专业知识,平时可以注重观察儿童的举动,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两个比较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孩子突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与之前不一样,尤其是性格、脾气方面,如果这种变化是消极的,家长最好引起注意”,崔永华建议。另外,家长还可以将儿童的情况与同龄儿童进行横向比较,以多动症为例,在家中往往不易被发现,但在学校时则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