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意守”,是指意念专注,将思想集中于调节呼吸和身体运动上来。所谓“调息”,是指调节呼吸,即根据运动的节律快慢来调节呼吸的频率。所谓“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即采用某种形式的身体运动进行锻炼,如人体的运动主要依靠四肢及肩、脊、腰、髋的骨髓及相关肌肉的活动来进行。形体运动就是有意识地锻炼这些骨髓、关节和肌肉,以保持其灵活和健壮。
传统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要求在运动前首先要全身放松,平心静气,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去除杂念,将全部思想集中于形体。然后调节呼吸,使呼吸平静自然,均匀和缓,用腹式呼吸调节呼吸的平缓和深度。意守、调息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再开始进行形体运动。
意守、调息与动形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意守,只有静下心来,排除杂念,使精神充分放松,才能做好调息和动形。
一般来说,大多数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运动量都较为适中,特别是简式太极拳,其架式平稳,舒展轻柔,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形气相随,圆活自然,形神兼备,运动量适中,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
儿童及少年时期的运动量测定标准是:(200-年龄)×0.75=心率的上限,(200-年龄)×0.65=心率的下限,心率的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合适的运动量。青年时期的运动量测定标准是:(220-年龄)×0.85=心率的上限,(220—年龄)×0.65=心率的下限,心率的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合适的运动量。中老年人简单测定运动是否适量的标准是:年龄+脉搏=170。也就是说,一个六十岁的老年人运动时脉搏的次数为110次,运动后在1小时内能恢复至正常,说明其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高于110次,运动后1小时不能恢复疲劳,说明运动量偏大,应适当减少其运动力度。
三、运动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男女性别之间的运动应有所不同。男性的运动量要大一些,而女性的运动量应小一些,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运动形式与运动量也应有所不同。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运动方式主要是每日的“两操”(即早操和课间操)和1小时的体育活动。青年时期机体生长发育突飞猛进,各系统器官迅速成熟,可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大、较剧烈的运动方式,如武术、球类、跑步、攀岩等。中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宜选择较轻柔的运动,如太极拳、大极剑、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及散步等。
体质不同,在运动形式和运动量上应有所不同。体质好和健康的人可选择较剧烈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较大的活动,而体质较弱和疾病患者则应选择较柔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较小的活动。
根据一年四季及一日昼夜的变化,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夏季天气炎热,运动量应适当小一些,运动时间也应该短一些。冬季天气寒冷,运动量可适当大一些,运动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夏季的白天时间较长,天亮得较早而且凉爽,应该在清晨进行运动。冬季白天的时间较短,天亮得较迟而且寒冷,应该晚些时候进行运动。
不同地区或不同地点,运动形式与运动量也应有所不同。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或在空气条件较差的地方,运动量可小些,时间也要短些。北方地区气候凉爽或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运动量可大些,时间也可长些。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养生非一时一日之功,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锻炼,忽然心血来潮进行剧烈的运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从任何年龄段开始运动都不算晚,都对健康有所裨益。但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