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服用补益中药在养生保健方法的排位中属于最后一位。位居第一的是精神养生,第二是饮食养生,第三是运动养生保健方法。在身体已虚弱到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无效,或已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方可以采用药物养生方法。补益中药并不是像有些商业宣传的那样“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各类人群”,而是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中体质偏于虚弱的人群,身体强壮的人没有必要服用补益药。
所以说,补益中药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体质虚弱的常见原因
传统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的体质虚弱属于虚证范畴,主要是指机体的正气不足而出现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等一系列机体虚弱不足或衰退的现象。
中医虚证的主要表现是: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委靡,疲倦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潮热等。
虚证的主要原因:
1.先天不足。由于父母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而致胎儿先天不足,体质虚弱,所以至中老年时生理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
2后天失养。指胎儿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调养失度,或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以致损伤脾胃而体质虚弱。
3.七情所伤。中医所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为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不会引起疾病。当事件出现过于突然、过于激烈时,情志波动过大则耗伤气血,引发疾病或虚弱。
4.饮食所伤。由于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暴饮暴食;或饮食偏嗜,过食甘肥厚味及嗜酒无度等,均可损伤脾胃,使得气血生成不足而致虚弱。
5.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易耗伤气血津液,导致正气不足而体虚。
6.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抗病能力下降,机体出现衰老性的虚弱表现。
中老年人虚证的临床表现及用药
大体来讲,中老年人的虚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及阴虚证四大类,其临床表现如下。
气虚证,是指机体的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中老年人气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纳差等。适合于补气中药进行滋补,如人参、西洋参、黄芪、灵芝等。
血虚证,是指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中老年人血虚证多劳倦内伤、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等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等。适合于补血中药进行滋补,如当归、阿胶、何首乌等。
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中老年人阳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久病虚损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小便清长等。适合于补阳中药,如鹿茸、冬虫夏草、淫羊藿、肉苁蓉等。
阴虚证,是指机体内精血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而出现机体功能虚性亢奋、热量偏多等症状。中老年人阴虚证多因先天虚损、久病耗伤阴液或热病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适合于补阴中药,如女贞子、麦冬、沙参、百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