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在家中的地位,简直就是“小皇帝”,无论什么事,都不需要亲自动手。甚至只要一个眼神,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做好了,捧到孩子面前。不论凡凡走到哪里,身后至少都有一个大人贴身跟着,怕他摔倒。无论孩子想做什么,大人首先担心的是孩子磕了碰了。在海边,凡凡想玩沙子,奶奶赶紧拦下:“不行,那太危险了,万一沙子进到眼睛怎么办?”在小区里,凡凡看见小朋友在跳台阶,他也想跳,爷爷赶紧制止:“不行不行,万一磕破了膝盖,那可不得了。”凡凡上幼儿园了,妈妈对老师再三交代:“尽量让孩子少活动,万一出汗了,孩子不晓得脱衣服、穿衣服,感冒了就糟糕了。”或许在家中,爸爸妈妈也跟凡凡说过类似的话,因此凡凡在幼儿园一般不太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渐渐地,凡凡变得越来越不合群,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他总是远远地看着,眼中充满了羡慕和落寞。如果有小朋友去拉他的手,让他一起加入,他会一个劲地往后遐缩,嘴里直嚷:“不行,我不要!我害怕!”
过度保护实际上等同于过度限制,束缚孩子的手脚,不给孩子体验的机会,孩子的各项能力自然无法提高。而且,一个习惯了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怀抱,就会变得胆小、怯懦、害羞,不敢尝试新的事物,不敢结交新的朋友,不敢表现自己,从而失去很多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不利的。尤其当孩子看到同龄人个个比自己能干、出色时,就会更加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因此,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该放手时要放手,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做事,在做事过程中提高各项能力,如运动能力、交往能力、认知能力、游戏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家长可以专门设置一些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任务,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升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增强自信心。
摘自《儿童情绪心理学》